首先來了解下各大寬基指數,簡單說明一下這幾個指數的編制規則,以了解這個指數代表的上市公司類型。
中證500: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上證50: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 只股票組成樣本股,以便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狀況。
滬深300:滬深300指數以規模和流動性作為選樣的兩個根本標準,并賦予流動性更大的權重,反映的是流動性強和規模較大的藍籌企業股價的綜合變動,是A股市場基礎指數的代表。
創業板指:創業板指數選樣指標為一段時期(一般為六個月)平均流通市值的比重和平均成交金額的比重,成分股為100只,相對而言,這些公司在整個A股市場中也是屬于中小市值的公司。
總結來說,上證50和滬深300,基本都是大市值公司,俗稱大盤藍籌股,中證500和創業板,是中小市值公司,俗稱中小創。
由于創業板是2010年才設立,我們以創業板指正式登陸的2010年6月作為開始,對比一下這幾個指數的走勢,來反應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股價在過去幾年的表現:
創業板指數基金萬得數據顯示共26只,名單如下:
業績比較
創業板過去幾年業績表現非常一般,最近2個月表現出強勢上升,目前看或許是一次大反彈,可以適當建倉。
指數基金方面,場外推薦:天弘創業板A(001592),場內基金推薦:創業板ETF(15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