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000字深度解析:
滬深300和中證500組合是A股市場覆蓋面最廣的寬基指數組合。
當前滬深A股個股合計3600+,而滬深300+中證500成分股合計800只,占整個市場的數量比大約是23.7%,但是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占比達到86%,很明顯這個組合反映的A股五分之四的表現,是A股市場中大市值的代表,買它相當于是買A股的未來。
指數行業分布
滬深300指數行業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和消費,而中證500指數權重占比較高的是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等新興行業。
滬深300行業分布
中證500行業分布
科技強國是未來幾年振興中華的戰略發展方向,相比滬深300指數,當下更看好中證500的行業分布,比如5G板塊、計算機、半導體等。
當然,中證500的成分股眾多,權重過于分散,這方面可能會導致進攻能力不集中。有利有弊吧!
指數業績表現
業績對比,統計數據選擇的是最近十年的全收益指數,這里順便普及一個知識點:價格指數和全收益指數如何區分?
全收益指數:
上市公司的股票會有分紅,如果將現金分紅所得再投資到原組合中,就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收益即“全收益” 。
因此,全收益指數除了反映股價波動外,還包含了所有股票分紅再投資所產生的收益,相較而言,其更能準確反映指數內一籃子股票的真實表現。
價格指數:
價格指數僅計算股票價格的波動,不考慮上市公司分紅因素的影響,即指數內一籃子股票價格變了,指數能直接反映出來。
兩者的區別:價格指數和全收益指數兩者最主要的差異來源于分紅金額及其再投資的累計收益。分紅金額越高、時間越長、投資收益率越高,則全收益指數相對于價格指數的差異就越不能忽視。因此,考察指數的長期表現,全收益指數更靠譜。
近十年全收益指數統計數據圖
年化收益方面,300和500收益差別不大,但中證500略勝一籌,兩者相差0.39%。
再看年化波動率,中證500比滬深300高出4.1%,意味著要獲得這高出的0.39%年化收益,需要承擔更大的資產波動。
任何看待?
收益風險比不劃算,承擔的風險更大,反而沒有得到更理想的回報,說白了:沒必要。
業績歸因
導致過去中證500指數漲幅大于滬深300指數的原因,應該追溯到2015年的杠桿牛行情,中小盤股并不是因為業績驅動上漲,而是瘋狂的資金推動的泡沫牛,所以,從歷史統計的數據看,很多人認為中證500漲幅要遠遠大于滬深300,其實并非如此。
最好的佐證是中證500指數最近3年的走勢:
2015年牛市過后,市場風格大變,資金集體擁抱核心資產,中證500受此影響,指數從牛市的11332點跌倒現在的3902.39點,腰斬都不止。
從長周期看,只有業績驅動股價上漲才是真理,所以我的觀點是更看好滬深300指數。
但對于中證500指數,依然有其投資價值,最近幾年的下跌我認為是擠泡沫的一個過程。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2月6日,中證5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為26.22,處于17.92%的歷史分點處,市凈率為1.81,處于8.51%的歷史分點處。
可以看到,中證500估值泡沫已經擠出殆盡,目前估值處于歷史低點,是不錯的配置時機。
總體講,滬深300和中證500是A股市場代表指數,市場涵蓋面最廣,其投資價值在于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而不是為了獲取更高的超額收益。
投資搭配上,建議是滬深300和中證500配比為6:4更為合適,目標很明確:看好A股就別掉隊,300+ 500是最好的底倉。
基金選擇
基金選擇方面,關注我的知友們應該都清楚,我是指數增強基金的忠實擁躉。
原因很簡單,有太多的證據可以證明,指數增強型基金在國內的優勢,下面兩篇小文請參考:
指數增強型基金,真的強嗎
?
Smart Beta 指數&指數增強,如何選擇
?
增強型基金主要資產跟蹤標的指數獲得市場貝塔收益,而在牛短熊長的市場中,增強型基金的主動管理部分,第一在倉位上更加靈活,第二在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獲取超額收益要相對容易。
可以說,指數增強型基金是結合了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優點,沒有不選的道理呀。
好人做到底,基金參考:
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163407)、創金合信中證500指數增強(002311)/富國中證500指數增強(161017)。投資有風險,僅供參考呀。
2020年投資方向
科技強國是未來幾年振興中華的戰略發展方向,2019年底的科技牛行情已經啟動,2020重點關注5G、半導體等科技類板塊,相信會有不錯的表現。
策略上以300+500組合為底倉,獲得市場平均收益,以科技板塊為進攻,獲得超額收益。此外,別忘了A股市場行業指數中的長期霸主:消費+醫藥,2020依然看好。
文章參考:
醫藥+消費的最佳投資策略
?
就聊這么多,內容比較多,小白們可能要消化一下,建議先點贊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