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龍頭效應是大勢所趨

ETF之家 發布于 2021-01-06 10:50:45

昨日我大A的表現出奇強勢,對昨晚隔壁老美的下跌和今天北向資金的流出(44.44億)完全免疫。

截至收盤,滬指漲0.73%繼續創新高,深成指漲2.16%,中小板指漲3.62%,創業板指漲0.65%。兩市共成交12662億,連續兩天超萬億,不愧是牛年開局呀。

行業方面,受乳制品漲價消息(海通證券調研稱伊利、蒙?;A白奶產品元旦后漲價3-5%的消息)帶動,伊利、光明等乳制品企業股價集體大漲,光明乳業午后封住漲停。

顯然,市場再次解讀為利好白酒,畢竟是同為食品飲料嘛,中證酒指數以大漲5.11%收盤。

此外,以韋爾股份為首的科技股暴漲,帶動中小板指漲逾3%;煤炭、汽車、電力等大跌拖累指數。

接下來聊聊A股的龍頭效應,最近幾年A股的龍頭效應明顯,例如消費中的茅臺,醫藥的恒瑞醫藥、邁瑞醫療,家電中的美的、格力等等大幅跑贏行業指數。

海通證券統數據顯示,將中信一級行業市值最大的前三家公司作為成分股,按照自由流通市值進行加權,計算得到2016 年以來龍頭指數漲幅為 180%,而萬得全A為2%:

如上圖所示,A股龍頭企業過去幾年表現異常優秀。

這些優質的行業龍頭,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市值占比分量也大幅上升,為指數貢獻了主要漲幅。

比如昨天的創業板指數點數上漲111.86,漲幅3.77%,實際上三大權重(寧德時代、金龍魚、億緯鋰能)是主要的上漲來源,合計貢獻97點漲幅。

這也是為啥創業板指數去年大漲64.96%的原因之一,第一大權重寧德時代上漲230%,第二大權東方財富上漲136%,第三大權重邁瑞醫療上漲135%,三大權重對指數漲幅貢獻超過20%。

當然,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公募基金抱團導致的結果,這一現象隨著抱團行為的瓦解,龍頭股可能不再吃香。

對于這一質疑,ETF之家認為不夠客觀,龍頭股表現優于大部分行業個股有它的道理,比如業績方面,龍頭企業就體現出它的優勢。

根據天風證券統計,自2017年以來,市值排名前20%的中大型企業,其毛利率、凈利率相比市值后20%的企業有更高的增速,龍頭企業并不是徒有虛名,業績才是吸引資金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自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以來,這種龍頭效應更為顯著,其道理也不難理解。行業龍頭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具有極強的逆周期調節能力,在大環境惡化的情況下逆市而上,依然可以保持盈利,當危機過后因中小競爭對手的離開,龍頭企業的市占率將進一步提高。

因此,從長周期來看,龍頭企業必然更具投資價值。

再說回資金面情況,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機構資金對頭部公司有明顯偏好,從兩方面體現:

一是公募基金,近10年來,公募基金對A股市值排名前10%的個股持股規模持續上升,持股市值占股票型產品規模的70%以上;

二是外資,也就是常說的北向資金,其80%以上資金持有龍頭股。

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3.87萬億)+外資(2.75萬億),合計A股持倉市值達到6.62萬億,市值占比8.69%。

當然,這一現象延續的可能性大。在房地產周期見頂的驅動下居民資產配置將逐步轉向股市、人民幣升值帶動海外資金加速流入、養老金入市,此前浙商證券預測這些機構將為2021年的A股帶來1.53萬億的增量。

從資金來源屬性可以預見,公募的錢、外資的錢、國家的錢都是偏向投業績確定性高的頭部企業為主,因此資金層面龍頭效應有望強化。

此外,A股國際化和機構化進程的加速,使市場呈現出更加理性的一面,同漲同跌現象有所減弱,業績分化更加明顯,基本面較好的龍頭企業往往能帶來超額回報。

同時,機構化加速也帶來另外一個趨勢,中小票成交量日益萎縮,國盛證券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值后50%的個股成交量從2016至今下降了13%:

參考機構化程度更高的海外市場,美國、日本等亦有這一現象,其主要原因還是來自龍頭企業的投資價值,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

反過來,中小企業要想在現有格局中爭奪行業地位也更加艱難。

因此,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考慮,我們應當盡量在龍頭里面選個股,一方面容錯率更高,另一方面是降低踩雷的概率。

最后,要說明一點,ETF之家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讓大家去當高位接盤俠(目前好些龍頭的估值已經高的無法下手),我們要重視投資邏輯,回歸到價值投資上,注重企業的質量。

1 條評論

發布
問題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久久久无码免费鲁丝片,国产床震无遮掩免费观看视频,捅爽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