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走的不錯,主要指數全線上漲,上周吃大面的中證500回血1.33%,創業板扛大旗強勢上漲3.46%,上證50、滬深300緊隨其后,分別上漲2.34%、2.26%。
滬深兩市成交量較上周微量減少,北向資金繼續加碼搶籌,滬股通合計凈流入79.13億元,深股通合計凈買入5.71億元。
行業方面,有色金屬、光伏、生物醫藥、食品飲料漲幅靠前,紡織、通信、消費電子等跌幅靠后。
此輪有色板金屬板塊與大宗商品形成共振上漲,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需求端強勁復蘇為上漲提供業績支撐,大宗商品進口數據反映了這一點: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內鐵礦石進口10.73億噸,同比增加10.9%;原油進口5.04億噸,同比增加9.5%;銅進口617萬噸,同比增加38.7%;天然氣進口9043萬噸,同比增長3.9%。
另一方面是與美聯儲的“放水”政策有關,我們在此前多次講到,資產的重新定價。錢多了物自然漲價,尤其是一些需求較好且金融屬性較強的標的,比如大宗商品代表銅價已經創7年新高。
此外,光伏板塊本周亦有不錯的表現,或許是與近段時間用電緊張有一定關系,湖南、浙江等地因供電緊張,好些區域實行用電管制。
吃藥喝酒行情延續,白酒繼續表演。
有投資者調侃:A股從來都不缺少賺錢的機會,比如前年的白酒、比如去年的白酒、比如今年的白酒......
ETF市場方面,截至12月18日,全市場共有367只ETF跟蹤275只指數,場內流動基金份額7024.37億份,相比上周增加167.47億份,如下圖所示:
1、漲跌幅排行榜
本周三大行業ETF上榜,吃藥、喝酒、開新能源車依然是主流,酒和新能源車已連續兩周上榜,詳細數據如下:
醫藥板塊強勢上漲與本周在京舉行的第五輪醫保談判(NRDL)有重要關系,雖然具體降價數據還未公布,但有消息傳出此次談判降價幅度大約60%至80%(小道消息)。
那為什么藥品降價反而股市上漲呢?
一方面是據聞降價幅度小于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是此次談判藥品(PD-1)雖然降價但是納入了醫保報銷,相當于以價換量,反而是利好。
2、市場份額變化
股票類ETF份額本周增加54.61億份,行業ETF增長超過1億份的有13只基金,券商、科技股備受資金追捧,券商ETF、證券基金ETF份額分別增加了8.15億份、6.46億份,新上市的光伏ETF被爆買5.08億份。
創新藥大漲7%,但份額卻下降3.89億份,詳細數據如下:
3、跨境ETF
在美股強勢帶動下,本周全球主要指數悉數上漲。跟蹤全球市場的跨境ETF本周漲多跌少,德國DAX30、多只納指ETF漲幅均超過2%,日均成交額大于1000萬的產品共10只,詳細數據如下:
繼11月科創版ETF上市以來,ETF市場新發行產品放慢腳步,近一個月均沒有新品上市。本周打破市場平靜,再次迎來兩只新標的,一只是光伏ETF、另一是農業50。
關于這兩只稀缺性的標的,產品上市前已跟大伙詳細講過,錯過的朋友請回看:
本周策略全部吃肉,擁抱消費醫藥的精選行業組合錄得3.01%收益,最近上線的LOF組合拿下2.25%收益,詳細數據如下:
LOF八仙組合是主動型基金的代表,自上線以來屢獲佳績,關于該組合的詳情,請看:最?;鸾M合,年化收益58%
大小盤輪動、精選行業、全天候策略,分別代表三種不同風格的思路,同時能滿足激進、穩健、保守等各類投資者的需求。
當然,抄作業也得看懂內容吧!抄作業指南必須看看:
牛市最適合什么投資策略
1、央媽呵護,MLF續作加料
每到年底,該花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該借的也借出去了,因此流動性總會趨緊,給市場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今年,央媽格外醒目充分考慮到大家的難度,提前給市場打“不缺錢”的預防針。繼11月實施MLF大額續作后,本周再度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對沖掉原本12月到期的6000億,實際上給市場再次注入了3500億資金。
雖然今年5月份后我們停止了降息步伐,但并不代表國內的貨幣政策全面收緊,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以來央媽連續5個月續作MLF,累計凈投放達到1.6萬億。
所以,即便是到了年底大伙也不用擔心流動性問題,目前經濟還在復蘇階段,央媽給孩子們“斷奶”的可能性很低。像股市這種給錢就燦爛的娃,顯然是受益者。
2、A股最強退市制度來了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及配套制度征求意見稿,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在退市標準、退市程序、退市監管等方面進行了較大改進。
內容比較多,細節請參考華西證券統計的下面這張表(順便給大伙提個醒,炒小、炒差、炒ST的朋友,刀口舔血這門手藝,往后還是少用):
從政策層面講,ETF之家認為新規對A股是重大利好。過去由于制度不完善,各種“坑蒙拐騙”割韭菜的主,往后要想要繼續收割可沒那么容易了,還是想想如何在A股待下去吧!
今年以來,監管完善退市制度、修改上證指數編制規則等一系列動作實行,可見上頭對A股的重視程度。
這其中隔壁老美指數天天新高,或許也對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當然,明眼人都知道美股長牛有它的道理:
一方面是優質企業撐起了大部分市值,比如納斯達克100指數,前十大成份股貢獻了主要漲幅;另一方面是優勝劣汰,A股發展30年累計退市不超過100家,老美最近十年上市和退市數量基本相等,平均在300(家/年)上下。
展望,制度完善、吐故納新有利于提升資產質量,這是A股走牛的根基。
3、美聯儲維持低利率,討論加大“放水”力度
周四,美聯儲公布本年度最后一次利率決議,決議表示維持當前利率不變直至2023年,近期貨幣政策收緊風險正式釋放。因此,消息公布后美股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集體亢奮,美股再次刷新歷史新高。
同時,美國兩黨近期在商定新的紓困方案,也即是要不要加大“放水”力度來刺激經濟恢復。
這一點我們在此前講過,拜登新上任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把今年的經濟負增長這個窟窿補上。毫無疑問,這種直接有效的辦法ETF之家認為新方案通過的概率非常大。
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周五,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會議對2020的經濟工作進行總結,并制定了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
1)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2)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3)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4)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5)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6)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7)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8)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針對這8項任務,這兩天相關的解讀不少,ETF之家就不再單獨講解,轉化為股市語言:利好硬核科技、大消費、農業、新基建、新能源(新能源車、光伏),利空“地慘”、互聯網巨頭。
此外,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強調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并重點指出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
這意味著宏觀政策上保持促進經濟復蘇思路,要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利多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