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市場悉數上漲,我大A先揚后抑,行情整體上延續此前的震蕩走勢。盤面上,小盤風格占優,大盤成長出現明顯的回調,各大指數具體表現如下:
行業方面,申萬一級行業25個行業上漲,6個行業下跌。表現較好的是過去兩年弱勢的方向,比如傳媒、計算機、環保等;而此前漲幅較好的農林牧漁、新能源電力板塊小幅下跌,詳細情況如下:
大伙看最近盤面上的表現,熱點完全沒有持續性:周一是環保,周二是國產軟件,周三是軍工,周四是半導體,周五再次輪到環保,這熱點輪動比電風扇轉的還快,賺錢效應極差。
這走勢是不是有點回到3月份的味道?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本周A股的成交額有萎縮的跡象,前面講過1萬億是人氣分水嶺,低于這個標準,量能是不足以支撐進一步大幅走牛的,而國內國外的流動性短期內都很難再有大寬松的預期,心里要有數。
再來講講海外情況。
本周外盤明顯強于A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價格走弱,以原油為大代表的大宗商品弱勢使得市場對于美聯儲迫切緊縮的預期降溫,因此市場風險偏好上升,資金開始回補權益資產,美股開始連續反彈,并由此帶動海外市場集體走強。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不擔心老美,更擔心歐洲。
從通脹層面來講,近期歐元區通脹持續高企,6月HICP錄得8.6%,遠超歐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再加上歐元貶值可能導致輸入性通脹風險進一步上升。
老美左手有美元,右手有油、有氣,請問歐洲有啥?
貨幣層面被美元收割,資源方面幾乎靠進口,如果EW沖突沒完,獲得低價能源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這通脹如何控制?
這不,歐洲央行祭出了加息殺手锏:7月21日,歐央行超計劃超預期加息50bp,與此同時,將隔夜存款利率從-0.5%上調至零利率,再融資利率從零利率上調至0.5%,隔夜貸款利率從0.25%上調至0.75%。
要知道,這可是2011年4月后歐央行首次加息,歷史上,歐央行加息 50bp只有四次,彰顯了歐央行急迫提升利率的態度。
目前歐洲央行只是加息,相當于增加了資金的使用成本,殺傷力一般,后面如果通脹繼續上升,大概率會加上縮表,也就是限制市場的流動性。
就目前基本面所反映的狀況來講,歐洲的經濟衰退無法避免。同樣的經濟運轉規律(加息→需求下降→商品降價→經濟衰退→通脹改善→供需關系逆轉→商品暴跌→通脹好轉),在老美身上奏效,在歐洲不一定行。
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能源價格,EW事件沒完,歐洲也就拿不到低價的能源,這通脹怕是一時半會控不住了。
基于以上分析,從基本面考量,當前全球資產配置應當是A股好于美股,美股又好于歐洲資產。以上思路主觀性較強,僅供參考,歡迎大伙探討交流。
再說回近期的ETF市場情況,相比全球經濟的萎靡,國內ETF市場可是異常的火爆,截至7月22日,A股ETF市場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基金份額紛紛創歷史新高。
在本周8只碳中和ETF的加持下,全市場ETF增加到713只,跟蹤指數達319只(未統計貨幣類),場內流動基金份額達到9691.52億份,相比上周增加276.21億份,詳細數如下圖所示:
除碳中和ETF的貢獻外,基金圈最近很火的中證1000 ETF也是份額貢獻的主要來源。我們看下圖,目前在運行的兩只中證1000 ETF,本周合計份額增長超過了50億份。此外納指ETF、醫療ETF份額增長都超過了10億份:
據說周五同臺募集的4只中證1000 ETF合計募集資金超過了200億,可見當下ETF市場有多火爆。
當然啦,其中也隱含了重要的投資機會。
根據天風證券統計,參考之前滬深300、科創50和科創創業50的指數基金密集成立后,相應指數在后面5個交易日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這里頭的原理,大伙可能不太清楚,實際上是“建倉效應”,每次指數基金批量發行,大部分情況下都有這一現象。
因為指數基金投資的去向是相對固定的,等基金募集好了,基金經理會買入相應的數成分股,當成分股集中獲得一批增量資金便出現一波小行情。
換句話說,中證 1000 ETF 的重點發行將可能對中證 1000 指數產生積極影響,當下或是布局良機。
再來看本周的ETF漲幅榜,主要體現在四個板塊:游戲、金融科技、教育、跨境ETF,詳細表現如下:
跟文章開頭聊的一樣,本周熱點較為凌亂,以上幾個板塊基本面并沒有太多的變化,行情的持續性還要進一步驗證。
展望下周,大伙還需要多一份謹慎,國內外XG疫情感染數有上升的趨勢,無論從情緒面還是基本面來講對復工復產都有一定的影響,外加猴痘病毒在海外開始流行,多多少少對金融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
行情上漲時這些都不是事,但行情萎靡時,一丁點利空也能放大數倍。在經濟基本面或者政策端沒有進一步釋放利好前,控制住你的手,減少交易,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