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弱勢震蕩,周二突如其來的“深蹲”給市場澆了一盆冷水,還好我大A經得起考驗,隨后幾個交易日止住了跌勢。截至周五收盤,各主要指數全線下跌,其中前期漲幅較大的成長板塊科創50、創業板跌幅較大,詳細數據如下:
行業方面,申萬一級31個子行業跌多漲少,其中煤炭、石油石化、交通運輸、汽車、社會服務漲幅靠前,電力設備、家用電器跌幅較大。
接著來聊聊此前一直叫大伙關注的煤炭板塊。煤炭今年的表現超乎市場預期,有些朋友就納悶,就基本面來講動力煤價格前段時間剛被發改委點名限價,外加經濟下滑,電力需求疲軟,為何盤面上卻如此強勢?
下面分幾方面來講:
1、從宏觀看。此次能源價格上漲跟歷史極為相似,上世紀70 、80年代的經濟危機,均是由能源(石油)價格上漲所拖累,從而引發經濟滯漲。
大伙回頭去看2020至今,前面是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資料供需錯配,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國內的電荒,印度的煤荒,推升煤炭價格暴漲;今年是EW沖突,打亂全球資源供應,歐洲能源價格暴漲。
歷史為鑒,影響大體相同,能源價格暴漲,經濟滯漲,大部分行業盈利下滑,唯有資源類企業最受益;
2、從中觀看。同樣是資源稟賦行業,但各大市場都有不同代表,其中資源品類是決定性因素。
比如近期沙特阿美市值超過蘋果,美股油氣板塊今年漲幅第一,而我們是煤炭板塊一騎紅塵,這些板塊的表現正是代表各自的資源優勢(我們貧氣、少油、富煤,老美是左手有油、右手有氣),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A股的煤炭板塊如此堅挺了(外盤演繹的邏輯一樣,標的資源不同罷了);
3、從微觀看。煤炭行業經過前面今年的供給側改革,落后產能大幅出清,剩下的企業大家都有好日子過,疊加去年煤荒,今年全球資源緊張,現貨價格持續堅挺。2021年全行業盈利狀況大幅提升,今年現貨價格在去年長協價格(動力煤、焦煤)的基礎上再次上漲10%+,盈利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我查了幾家煤炭企業去年的分紅,普遍超過5%,疊加本身有不錯的盈利增速,煤炭也就成了不確定性中的確定。
此外,從季節性因素考量,接下來國內即將進入用電高峰期、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對煤炭現貨形成較好的支撐,后市仍然值得關注。
順便說下,如果對資源類ETF的節奏把握不好的,也可以參考下ETF組合寶里的抗通脹主題輪動策略,近期節奏踩的很準,ETF組合寶的會員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可以訂閱許多優質策略(下載點擊閱讀原文)。
再說回近期的ETF市場情況,截至5月27日,全市場共有689只ETF跟蹤377只指數,場內流動基金份額9241.47億份,相比上周增加91.2億份:
其中,股票類ETF并未受盤面下跌影響,本周份額合計增加91.02億份。
接著聊聊本周ETF市場的重磅利好。
5月2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布聯合公告:為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將符合條件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
為啥說是重磅利好?
我簡單解釋一下,之前滬深兩市和聯交所通過港股通實現了資金南下的通道,相反港股資金也可通過深股通、滬股通實現資金北上,對兩地交易所來講一是大幅增加了兩地市場的流通性(自這一機制打通以來,南下資金累計凈買額達到2.34萬億,北向資金凈買額達1.61萬億),二是給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易通道和更豐富的投資標的。
之前互聯互通機制可交易的標的僅限個股,此次滬深港三地再次推動ETF互聯互通相當于是進一步開放各自的市場,對于本就火熱的ETF來講是重磅利好。
ETF互聯互通的細節還沒有完全敲定,就公布的意見稿我給大家挑重點講講:
1、預計在2個月之后,外資通過滬港通即可購買滬深兩市的ETF,同樣我們也可通過港股通購買聯交所上市的ETF標的;
2、A股投資者預想南下購買ETF,開通門檻是50萬資產,與個股港股通一致;
3、滬深兩市并非全部ETF納入,根據意見稿規定:ETF的成分標的需在滬深港通之中。因此貨幣ETF、債券ETF、商品ETF大概率不在納入范圍(個人解讀),換句話說只有股票類ETF能納入;
4、此外,股票ETF納入有嚴格的標準,比如近六個月規模不小于16億元、指數滿一年、ETF上市滿六個月、持倉權重以滬股通、深股通個股為主等;
5、考慮到現有跨境ETF投向港股的占比較高,因此跨境ETF不在互聯互通范圍內;
6、港股市場有些衍生類ETF,比如合成ETF、杠桿及反向產品均不在納入范圍。
目前A股票類ETF共628只,剔除:跨境ETF(56只)、2021年12月之前上市、基金規模大于20億元(往高標準走),總共86只ETF符合標準。順手導了表格,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互聯互通”即可查看。
對于此次滬港深打通ETF互聯互通,有兩類產品利好:
一是頭部ETF。A股向來波動較大,且個股眾多,外資投個股的顧慮也就更多,ETF互聯互通后A股指數類ETF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一鍵打包的機會,對于這種交易機制透明、且交易費用較低的ETF產品,通常更受外資青睞,而頭部產品更具流動性優勢,大概是首選;
二是稀缺標的。比如A股的光伏、稀土等全球市場均無法替代的標的,對外資來講無疑也是稀缺投資品。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港股通南下挖掘A股所不具備的ETF產品。
總體來講,ETF互聯互通機制打通,對國內ETF市場來講無疑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