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首周,全球金融市場哀聲一片,股債雙殺輪番上演,我大A也難獨善其身,截至周五收盤,各大主流指數全線下跌,其中創業板深蹲-3.2%,詳細數據如下:
殺跌的原因我就不多講了,劇本大伙比我還熟,無外乎美聯儲加息、流動性收緊、美債收益率上升、人民幣貶值、俄烏事件、國內疫情反復……,總之能用上的鬼故事全部加碼上戲。
就目前的宏觀環境來講,著實讓人擔憂。當前我們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其中疫情隨著上海被摁住,風險逐漸被化解,經濟基本面觸底回升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內憂變量影響較小。
而外患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地緣政治動蕩有擴大的跡象(敏感話題就不展開多講了,多關注國際動向),如果進一步激發,后果無法預估。
此外,俄烏事件導致全球能源供應結構變化,能源價格上漲加速催化了海外通脹,以美國為例,3月美國 CPI同比8.5%,創下了1982年以來的新高,迫使美聯儲加快加息步伐。
與此同時,全球各大央行在貨幣政策以及應對高通脹方面也在采取了相應舉措,進入5月紛紛加息:
新西蘭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分別加息50個基點;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5月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75%上調至1%;
澳大利亞央行自2010年來首次加息,這也是其近15年來首次在澳大利亞大選期間宣布加息;
新興市場方面,印度央行宣布,加息40個基點至4.4%;
巴西中央宣布加息1%,上調基準利率至12.75%。
當然,如果說美國加息是純粹的為了控通脹,那么其他央行還多一層壓力,保匯率。
其中的邏輯跟大伙梳理一下: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促使美債收益率上升,從而吸引海外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強化美元升值,而非美元貨幣只能被迫貶值。近期人民幣、日元、歐元、英鎊紛紛下跌,均是拜美聯儲加息所賜。
大伙還記得美聯儲上一輪加息周期2018年嗎?土耳其和阿根廷就是典型的例子,匯率幾乎崩盤。
這不,香港也頂不住了,5月6日金管局宣布將基本利率上調50基點至1.25%,之前為0.75%。
就貨幣層面來講,我認為接下來依然不容樂觀。一方面是美聯儲年內還有多次加息,另一方面是美聯儲啟動縮表,意味著降低到期再投資的美債規模,這將導致市場上長期債券的需求減少,從而繼續推高長期利率。
所以,我琢磨著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3.5%可能性極大,權益類資產集體承壓,記住不單單是A股,全球適用。
綜上所述,抄底的朋友需要多一些耐心,待經濟基本面好轉再入場也不遲,股票類資產持倉不宜超過五成,至于閑置資金,可以配置一些低風險產品來增強收益。
比如貨幣基金(銀華日利ETF:511880)或者債券基金(短融ETF:511360)等,其中短融ETF更有優勢,看下圖收益曲線對比,穩定性相當的情況下短融ETF年化收益達2.91%,妥妥的秒殺市場上大部分類固收產品:
此外,短融ETF集T+0交易、免手續費等優勢,賬戶中躺平的資金不妨配置一些也可以增強收益,多好呀!
再說回近期的ETF市場情況,截至5月6日,全市場共有681只ETF跟蹤373只指數,場內流動基金份額9203.1億份,如下圖所示:
1、ETF漲幅榜
本周股票類ETF漲幅榜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軍工、二是醫療器械。
軍工。一季度軍工企業業績整體好于預期,加上前期大幅殺跌,屬于觸底反彈。二季度可以關注業績增速較好的上游炭纖維、中游芯片等;
醫療器械。主要受益于新冠檢測板塊拉升,帶動相關ETF上漲,至于行情的持續性個人不太看好,屬于反復炒作后的魚尾行情。
2、ETF份額變化
市場整體表現低迷,權益類ETF整體流出6.3億份,其中上證50ETF、滬深300ETF流出超過5億份,其余標的變化不大,詳細數據如下:
3、跨境ETF
本周跨境ETF全線收跌,其中互聯網主題、醫療主題類ETF跌幅均超過5%,詳細數據如下:
4、商品ETF
本周商品ETF除能源化工ETF上漲1.56%外,其余標的全線收跌,詳細數據如下:
下周,易方達消費50ETF(159798)上市,產品詳細情況可以在ETF組合寶中查看:
展望下周,地緣政治是主要風險點,俄閱兵,芬蘭、瑞典是否加入北約等一系列事件節點均分布在下周,金融市場大概率受影響,大伙控制好倉位,以免承受不必要的波動。